备孕体重管理:夫妻双方需共同努力
很多夫妻备孕时,会关注妈妈补叶酸、爸爸戒烟酒,却容易忽略一个关键问题——夫妻双方的体重管理。可能有人觉得“体重只跟妈妈怀孕有关”,但近期一项覆盖中国878万对夫妇的大型研究数据告诉我们: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备孕前体重过轻、超重或肥胖,都可能增加宝宝出现健康问题
很多夫妻备孕时,会关注妈妈补叶酸、爸爸戒烟酒,却容易忽略一个关键问题——夫妻双方的体重管理。可能有人觉得“体重只跟妈妈怀孕有关”,但近期一项覆盖中国878万对夫妇的大型研究数据告诉我们: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备孕前体重过轻、超重或肥胖,都可能增加宝宝出现健康问题
文章作者:费健 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擅长甲状腺外科手术与微创消融治疗。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全网粉丝超100万,致力于提供专业、易懂的医学科普与精准诊疗建议。
2025年9月,《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IF=41.8)发表了一篇中国研究,评估了八百万家庭的父母孕前BMI及孩子出生结局,研究表明:父母任一方或双方孕前体重过低、超重或肥胖与多种不良出生结局(包括围产期死亡和出生缺
引文:2025年9月15日至19日,备受瞩目的2025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于奥地利维也纳盛大举行。这场全球内分泌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盛会,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糖尿病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于此,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最前沿的临床发现与基础研究成果,推动着全球糖尿
在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连续尺度上观察到所有三个肥胖参数(BMI, WC和WHR)与CVD风险之间的单调剂量反应关联,数值越高,心血管疾病(CVD)风险越高。
一项涉及超过8万名丹麦人的大型研究正在颠覆我们对健康体重的传统认知。这项在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上发表的研究发现,轻微超重甚至轻度肥胖可能并不会缩短预期寿命,而那些体重过轻或处于"正常"体重范围下端的人反而面临更高的死亡风险。
都柏林大学学院领导的一项涵盖欧洲18个国家、超过4.5万名50岁以上成年人的大规模纵向研究揭示了糖尿病与抑郁症之间令人瞩目的双向关联模式。研究发现,无论居住在哪个欧洲国家,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抑郁症状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48%,而患有严重抑郁症状的人群罹患糖
之前的文章跟大家分享了什么运动减肚子更有效,简单来说,就是在减少内脏脂肪(腰围是反映内脏脂肪的一个指标)和脂肪肝浸润,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规律适量的有氧运动更省时、更有效[1]。
张大爷今年62岁,身体结实,常常是小区里跳广场舞最带劲的那位。可近些年,大伙儿总爱劝他“千金难买老来瘦”,说年纪大了该更瘦一些才健康。昨天饭后散步,被朋友吴叔一打趣:“你现在还有点微胖,得注意啊,小心短命!”张大爷听了却皱起眉头:“可我查资料时发现,国外不少研
近期,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类药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新增慢性肾脏病(CKD)适应症,成为中国同时具有降糖、心血管和肾脏三大适应症的GLP-1RA,进一步扩展了司美格鲁肽的受益人群。与此同时,其心肾获益与减重效应之间的相关性也受到临床高度关注
体重这事,不只是瘦不瘦、胖不胖的问题。过了55岁,它和寿命、疾病、衰老速度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像一根紧绷的弦。你压得太紧,容易断;你放得太松,也容易散。很多人到了这个年纪,还在一味追求“瘦一点更健康”,实则已经偏离了最优解。
2024年1月,中国学者在《Cardiovascular Diabctology》(一区,IF=9.3)发表题为:"Interacting and joint effects of triglyceride-glucoseindex (TyG) and bod
说到肥胖一定会提到身体质量指数,就是我们常说的BMI。身体质量指数(BMI)是衡量肥胖的一个指标,它是用你的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到的指数。
面对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扎根于农村县城小学的体育教师,我深知通过利用数字化可以在资源有限的农村小学设计科学且有趣的体能课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的出现,如同一座“数字加油站”,为我提升个人数字素养,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提升教学成效
2025年7月,《Nature Medicine》发表了一篇研究[1],研究利用500多万人的基因数据,开发了BMI相关的多基因评分(PGS),研究表明,PGS评分可预测整个生命周期的成年肥胖风险,尤其在生命早期阶段和重度肥胖方面。
肥胖 基因 bmi medicine naturemedic 2025-09-07 10:07 5